如何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掌握国家粮油安全的主动权?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谷成就以上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李谷成表示,面临全球百年之变局,粮油安全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要建设农业强国,就必须把“油瓶子”端得更牢更稳,必须持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强产能,提高产业链韧性,确保粮油稳产保供。“国际供应链短板和较低的自给率直接对我国不断增长的食用植物油和动物饲料需求构成重大挑战。” 李谷成、冷博峰认为,要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把“油瓶子”端得更牢更稳。
记者:如何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实现为油料产业发展赋能?
李谷成:端稳端牢“油瓶子”,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农业机械和种子技术的发展对油料产业至为重要,重点要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新突破。一方面,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另一方面,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的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此外,需要重点支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和低损失率油菜籽收获机械技术的技术攻关。
记者:我国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大豆等油料作物的供给?
李谷成:保障大豆等油料作物的供给,要大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稳步开发盐碱地种植大豆。首先,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利用间作套种方式,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在保证玉米产量稳定的同时提升大豆产量。其次,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发挥大豆固氮肥田的作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营养状态。最后,加快耐盐碱大豆品种的培育和降低盐碱地含盐量技术的攻关,充分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等农作物,向我国15亿亩盐碱地“挖潜找油”。
记者:“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如何在保障油料作物稳定供给的同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李谷成: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可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我国是油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种植面积超1亿亩、占油料面积的50%以上。而与大豆、花生等油料不同,冬油菜的最大优势是不与粮争地。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云贵地区的冬油菜生育期一般在200天左右,通常在10月播种,次年4-5月可收获。油菜收获后恰好赶上水稻种植,秋后水稻收割后又正好赶上油菜秋播,稻油、稻稻油轮作已经成为冬油菜主产区的主要种植模式。因此,加大综合性措施扶持力度,大力开发冬闲田种植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油料的稳产保供。
记者:除在生产供给端保障油料作物的稳产供给外,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中,消费者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谷成:受饮食和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居民食用油和“红肉”的人均消费量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膳食指南推荐标准的约1倍和2倍。这既容易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也大大增加了大豆油料的供给压力。因此,除了生产供给端外,消费需求端也大有文章可做。
对此,我国应加大膳食营养宣传力度,提倡健康饮食新风尚。不仅要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概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还应进一步加强膳食营养宣传力度,比如:提倡健康饮食新风尚,包括改变烹饪方式,控制油脂和红肉的摄入量等。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 刘坤)